top of page
2016-07-19 06.19.26 1.jpg

離家找歸途

每個創作,每次觀看,都是一次出走。

  • Facebook

譯者到底有沒有「自由」?



翻譯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


聽懂語意、正確翻譯只是最基本的層級,若是能夠進一步辨識語境,往往是合格的翻譯跟優秀的翻譯之間的關鍵區別,而具備這樣敏銳度的譯者,通常也是在翻譯上比較有「自由」與發揮空間的譯者。


但要如何分辨「語意」與「語境」呢?若從句子的結構來看,又有什麼區別呢?



語意:語言所表示的訊息,主要表現在在名詞、動詞。

語境:語言的描繪的意象與引起的感受,通常透過形容詞與副詞形塑。


但這只是最基本的文法以及語句架構。人都知道,品質往往隱藏在細節裡,關鍵處的微小調動就可能造就完全不同的翻譯作品。我個人覺得,動詞也往往具有改變語境氛圍的關鍵作用。請見以下例句:


「聽到展期只剩最後一天,她馬上趕到美術館。」

On hearing it was the last day, she ran to the art museum to see the exhibition.

—— 正確地表達了原文語意,以「跑」表示速度,但稍嫌扁平。


On hearing it was the last day, she rushed to the art museum to see the exhibition.

——將動詞run替換為rush,進一步原文所使用的「馬上」,表達倉促、趕忙的氛圍,描述了文字情境的外在氛圍。

On hearing it was the last day, she raced to the art museum to see the exhibition.

——名詞的race意思為競賽、賽跑,因此表現出更強烈的時間性,甚至還影射了「與時間賽跑」的意象,強化了上一種譯法中的rush,我認為非常符合在展覽結束前趕往參觀展覽的情景。



以上的幾種翻法都只是更動了動詞的用字,卻創造全然不同的氛圍與情境,更不用說其他細節的調整了。




翻譯百百種,專業的譯者都有特定領域的區分,不是所有的領域都有這樣的發揮空間。許多領域的翻譯工作都必須格外嚴謹、嚴格,例如法律合約與診斷書,或者是以資訊為主的翻譯,像是跨國產品的說明書等等。在這些情況中,一個用詞的偏差就可能影響詞彙的定義或者甚至整體脈絡,不得不慎,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領域中的制式文件讀起來都比較饒口,也經常出現日常中不會使用的詞彙。


但藝術人文類的翻譯通常沒有這些限制,有的時候,好的選字甚至可能襯托作品。很多人認為,從事翻譯的工作沒有什麼自由,甚至不應該有自由,因為必須完全依循原作者想要傳達的內容以及原文的語意;那麼,關鍵就在於譯者對於「原文內容」掌握的深度。


好的文字不僅可以精準描述抽象情感,更能觸及讀者內心最幽微的角落;而一樣的畫面,傑出的寫作者有辦法在細節中塑造出更為立體、生動的情境,這就是「語意」與「語境的差別」。這個技巧適用所有需要運用文字的場合,而運用得是否得體、巧妙,則在於作者的專業判斷、對於文字的敏銳度,以及日積月累的文字訓練以及詞彙量。

bottom of page